来源:中国航空网
http://www.cannews.com.cn/2018/1023/183861.shtml
中国航空报讯:10月20日,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身上: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这款飞机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踏浪乘风, 成功完成了水上首飞,此时距离其在广东珠海进行陆上首飞仅300天。

习近平总书记对AG600水上首飞成功发来贺电,李克强总理和刘鹤副总理作出批示。习近平在贺电中表示,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圆满成功,是我国航空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希望各有关方面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 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创新发展,再接再厉,大力协同,确保项目研制成功,继续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
对于AG600水上首飞成功,新华社第一时间发布通稿,《新闻联播》进行重点报道,《人民日报》头版重点关注;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栏目滚动报道,《面对面》《走近科学》《焦点访谈》等栏目接续进行深度报道。一时间,全国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都被这股航空热潮所占据。人民日报微信号、航空工业官方微信号等的文章阅读量更是快速突破“10万+”,成为朋友圈转发率极高的爆款文章。所有的网友评论无不充满了对科研人员的褒奖,对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赞誉,对我国富强繁荣的深切祝福。
举国关注和媒体沸腾的背后,是AG600这款国之重器承载的航空报国使命,是航空人执着于创新驱动的担当有责,是军民融合模式下的携手并进。
航空报国,使命在肩。我国是一个国土资源和海域面积辽阔的大国,森林火灾和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治以及应急救援工作。航空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以报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打造了AG600这型能适应多种环境、遂行多项任务的又一大国重器。AG600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空白,将在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水陆起降、低空低速、12吨载水量、20秒内吸满、一次救援50人、海上搜救航程超4000公里等特性,必将使AG600成为未来海上救援以及森林防火应用中耀眼的明星。
自主创新,开拓有为。在AG600研制历程中,航空人完美地展现了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作为一款“会飞的”船和“会游的”机,AG600在气水动布局设计、船型机身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创新,在研发体系、用户体系、运营监管体系方面重构着未来。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从陆上首飞到水上首飞,仅隔了300天,彰显着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实力和速度。在研制的9年间,百余项大型试验、3000余项设备安全性试验、300余次适航审查会议,数千个零组件制造符合性项目、数万个制造符合性检查工序……这些数据更是记录了航空工业扎扎实实开展自主创新的方式和进程。
军民融合,改革发展。深化改革和军民融合,是新时代航空工业发展的两大动力。在4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航空工业积累了深厚的基础,并持续保持着改革发展的原动力。航空工业建立起“主承制商—供应商”的“小核心、大协作”研发模式,20多家系统级成品供应商,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参与,让这款飞机茁壮成长。而通过一批航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更将有效提升民族工业的发展水平,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基础学科进步及航空强国建设产生带动辐射作用,充分展现出军民融合的伟大力量。
近日,“李克强总理观看别人家的芯片”一图被广为流传。图片的背后,是国人对于国产高端装备的迫切渴望,是对于自主创新技术的希冀。而今,当这架航空人打造的百分百国产化的AG600飞机飞跃在漳河之滨、蓝天之上,人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智造”,越来越坚定的自主创新之路。
不忘初心,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航空强国,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