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重庆市双福新区福星大道1号
邮编:400074 
电话(Tel):(+86 023)47224669 
电子邮箱:cqia@cqjtu.edu.cn

师资概况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正文

.

日期:2020年11月25日 10:38    作者:    来源:     点击:[]

李应红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技术一级),航空推进理论与工程领域专家。现任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飞机推进系统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名誉院长,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担任国家学科评议组成员,军科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科工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委会或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等学会理事,《航空学报》、《推进技术》等期刊编委。主持完成国防973计划等10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发表SCl、EI收录的学术论文3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8项,出版专著9部。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等,荣获空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一等奖、中国科协“求是”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青年奖等,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

陈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Swansea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兼任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特聘院长,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现任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小发动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航空内燃机分会委员,中国航发“航空发动机振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航空动力学报》等期刊编委。 主持“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国家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机专项基础研究项目、航空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型号关键技术攻关等50多个项目的研究,是国家多型航空发动机重点型号的“冲击与包容”技术支撑团队的首席专家。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何义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旺苍人,中共党员,航空学院(重庆航空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院长。重庆市“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能源科技成果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

宋志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学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发动机所研究员。 主持编制了国军标《航空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通用规范》,主持制定了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FADEC)的研制总要求。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与中航发的研究所开展了多项横向科研合作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两机重大专项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装发预研、空军预研、海军预研的项目若干。发表学术论文18篇, 其中EI检索14篇。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刘卫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燃油箱惰化技术、燃油箱可燃性与适航符合性方法、飞机燃油系统附件设计技术、先进的民航客机座舱环境控制技术、新型制冷与压缩技术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工信部民机专项子课题、大飞机工程子课题等50余项,拥有国家授权专利1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30余篇为SCI、EI、ISTP检索),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部,参编技术手册及教材2部。现为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制冷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热泵空调专业委员会委员。

杨大祥 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重庆中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科协委员、奉节县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十大新锐渝商”。

主要从事纳米纤维新材料研究,创办重庆中纳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团队突破了纳米纤维新材料的生产技术瓶颈,制造了中国第一条1.8米宽幅的纳米纤维生产线,开发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纳米隔膜、航空航天级防火绝热材料、防雾霾防病毒纳米口罩、防水透气纳米隔膜材料、防风保暖服装新材料、锂电池硅碳负极纳米材料等产品。

独立承担科研项目2项,联合完成国家级课题3项,军队和省部级课题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康擘 外籍教授    
       

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毕业后在中国航空工业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担任过设计组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及研究院副总设计师等职务。 先后参加过“中国飞豹”、MPC-75、AE100、Y7-200A、国产MD-82、小鹰100等型号飞机的研制设计和国际合作研制工作。曾在美国麦道飞机公司工作两年, 参与了MD-80/82飞机的改装及MD-11、MD-12飞机的设计工作。并在欧洲空中客车飞机集团工作六年, 主要参与了A320系列、A330、A340等飞机的型号合格证及单机取证与交付工作, 曾历任项目审定副经理和单机取证经理(适航部门主管)。还在中航商飞担任过ARJ21-700飞机的副总设计师。共从事飞机设计研究及制造等工作二十余年,在飞机结构、适航、总体气动、强度、系统设备、标准以及材料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设计和制造经验, 并具备丰富的国际合作和管理经验,是国内组织和参与了现代民用飞机(A318)整个适航取证过程的第一人。与中国民航局有过二十多年的联络和合作,还在万丰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担任固定翼飞机负责人(副总级),全面负责固定翼飞机的设计研发、适航取证、生产制造、试验试飞及客户服务等工作。并在山河智能航空产业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及一新无人机飞机项目的总设计师,主要负责飞机的研发工作。

周丹 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教授,意大利比萨圣安大学毕业,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全联科技装备业商会副会长,组织开展了C08H、C20、C115、C145、C330H等系列汽油/重油航空活塞发动机产品研发工作,主导进行了重油燃烧技术、FADEC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协助多所大专院校建立了航空活塞发动机专业。申请专利45项,其中个人专利5项,填补了我国航空活塞发动机研制及产业化领域空白,打破了国外对我军舰载无人机动力系统的技术封锁

邓涛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副院长,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和航空工程专业学位点负责人,“智能飞行器技术”科研团队负责人,中国兵工学会理事、中国航空教育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航空机电/人体与环境工程分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预测与健康管理分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热力学分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飞行汽车分会委员、教育部飞行器动力工程虚拟教研室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智慧交通分会执委、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公路学会高级会员、重庆市航空学会理事、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机械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员、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成员、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会员、重庆海智青委会委员、重庆汽车工程学会会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青年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于洋 教授/硕士生导师    
       

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7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教师,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理事会理事。2020年入选重庆交通大学第二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21年入选重庆交通大学首批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2年入选“巴渝学者”青年学者。主要从事无人机设计与应用、氢动力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航空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设计、非定常激波干扰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要承担飞行器动力工程核心专业课《航空发动机结构与原理》授课与课程建设。

胡瀚杰 正高级工程师/博士    
       

博士,正高级工程师,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通用航空轻型飞机重庆市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重庆市通用航空装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重庆市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负责人。入选重庆英才、重庆市杰青、重庆博士后创新人才、两江新区科技领军人才等。获重庆市创先争优先进个人、重庆市科技奖企业技术创新奖等。

长期致力于通用航空轻型飞机和直升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制造。曾任重庆恩斯特龙通用航空技术研究院、重庆通用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兼总经理,作为中方负责人两次带队赴美开展直升机联合开发;带领团队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国内首款全玻纤复合材料飞机CG231并于2019年成功首飞、研发CG111型直升机填补国内同级直升机的自主知识产权空白;带领团队创立重庆绿航佳加改装公司,实现多项航空任务设备国产化,打破国外产品市场垄断,已成为该细分行业领跑者;主导申获重庆市高端研发平台、重大主题专项等资质和项目。

任毅 副教授/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重庆兵工学会材料科学与工艺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航空动力结构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的动/静态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变形行为,以及密排六方结构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微观组织特征、织构演变规律、孪晶界面精细结构、塑性变形机理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在《Materials & Design》、《Scripta Materialia》、《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等主流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郑显贵 副研究员/博士    
       

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纳米结构金属材料、材料表面改性以及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等研究工作。在“Scripta Materialia”、“Applied Surface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开设“复合材料及其维修技术B”、“航空工程材料及其成型技术”和“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王强 副教授/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三届重庆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智能制造、功率器件高效散热技术与应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若干。在Carbon、Chemical Communications、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EI论文23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金奖(排名第八)。担任期刊《表面技术》(EI收录)青年编委,以及多个国际性期刊审稿人。主要开设“飞机结构与系统”、“航空材料及腐蚀”、“无损检测技术”及“飞行器结构一体化设计与智能制造”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熊威 副教授/博士    
       

博士,副教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主要从事飞行器和发动机关键重要部件的成型技术研究。发表论文26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持省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项,发表教育研究论文7篇,主编教材2部。

林栎阳 副教授/博士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学会首批航空科普专家,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高比能、高安全电化学储能器件(电池、超级电容器)研制及其在小型无人机领域的应用;飞机表面耐湿热盐涂层制备及机理研究;气敏和力敏复合材料的器件化设计及应用研究。主持及参研了共15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在《Carbon》、《Journal of Power Sources》、《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外SCI期刊发表储能装置、材料表-界面领域的学术论文共计25余篇,授权及公开发明专利3项。主讲理论力学等课程,曾获2019年全国高校第七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白洁 副教授/博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功率航空微电子器件热管理理论与技术、电化学储能及电催化关键材料。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课题项目2项,主持校级教改及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Carbon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EI论文1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要开设“飞行器装配工艺”、“航空材料及腐蚀”、“飞机结构损伤与维修”及“绿色能源材料与技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李莹 副教授/博士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入选重庆交通大学第三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先进航空复合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力学性能表征、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评估、高温环境下材料力学行为测试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科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等6项,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等;在包括复合材料领域顶级期刊CST、Compos. Part B等在内的国际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3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担任Composite Materials期刊编委,Composite Structur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等国际SCI期刊审稿人、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会员。

禹进 副教授/博士    
       

副教授, 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获国家公派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联合培养。主要从事锂电池热管理与热失控防护、航空发动机先进燃烧与排放控制、氢能发动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累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超过10篇。承担省部级教改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题1项。2018年03月至今在重庆交通大学任教,先后主讲了本科《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研究生《高等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等课程。先后三次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获得校级优秀。

陈全龙 高级工程师/博士    
       

高级工程师,博士,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分会委员,重庆力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气动弹性力学、直升机动力学研究和设计工作,先后主持工信部民机专项科研、总装预先研究、航空工业技术创新基金、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大主题专项等重点研发项目十余项,参与多型军、民用直升机和通航飞机的型号研制工作,先后获得航空工业集团科学技术二等奖,航空工业“十二五”预先研究三等功,重庆市创新争先先进集体负责人等奖项。

曹跃杰 副教授/博士    
       

副教授,工学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力学专业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主要研究方向:现代飞机长寿命连接理论与方法、飞机结构轻量化设计与制造、复合材料连接结构服役环境下的失效特性与强化机理。近三年在《Composite structures》、《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航空学报》等本专业领域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要承担的本科教学课程:复合材料及其维修技术A、航空维修工程学。

杨理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主要从事爆轰推进、斜爆轰起爆和演化以及高分辨率数值计算的研究。主持重庆市教委项目1项,参与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和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在AIAA Journal, Physics of Fluids,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航空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

邵垒 讲师/博士    
       

讲师,博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要从事飞行器燃油系统防火抑爆设计、高空风能电力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航工业技术创新基金及航空科学基金研究等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学术论文13篇,获得授权6项发明专利。

蔺诗韵 讲师/博士    
       

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仿生复合材料微结构增韧机理、连续纤维3D打印负泊松比结构、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横向科研项目3项,校级项目2项,重庆市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要开设“有限元分析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董永武 讲师/博士    
       

讲师,博士,毕业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主要从事飞行控制设计及优化,特别是故障安全控制系统和超驰控制系统的系统稳定和系统整体性能寻优的同时实现;和遗传算法编写、优化和应用;以及MATLAB建模和模拟飞行控制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荣获国家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冠军,国家一级运动员;主要负责培训航模队员参加国家以及国际顶级航模赛事。近五年在《航天控制》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主要承担的本科教学课程:自动控制原理。

吴可 讲师/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第四类人才。分别于2011年、2012年、2017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英国利兹大学获得本硕博学位,并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基于无网格方法的计算流体力学以及工业CAE软件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通过多年的累积,已形成了工业CAE软件国产化核心技术,并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

杜玉环 讲师/博士    
       

讲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航空发动机的测试与控制,先进精密测量技术。在研究领域共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EI收录8篇,获授权专利共4项。主研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基金课题和研究所横向合作课题共5项。主要讲授“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等本科生课程,负责并完成校级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项目2项。

沈挺 讲师/博士    
       

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主要从事有关高效传热传质、飞机系统能量管理、动力系统匹配与控制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973项目子课题一项,主持省部级项目两项。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4篇论文,出版教材一本。主要承担的本科教学课程有:《工程热力学》、《无人机技术》。

谭娜 讲师/博士    
       

讲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机械工程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聚合物的损伤失效机理与表征方法研究;非金属管道失效分析与寿命预测研究;先进材料疲劳和断裂研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orrosion Science, Polymer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共发表 SCI 论文5篇,会议论文2 篇,其中一篇荣获2019年美国塑料工程师学会年会(SPE-ANTEC)最佳论文奖;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表教改论文一篇;主持校级教改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获2022年重庆交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等教学奖4项。主要开设“材料力学”,“疲劳与断裂”和“有限元方法”等课程。

崔璨 讲师/博士    
       

讲师,工学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主要从事机械力学和航空材料的相关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结构可靠性及其失效分析,疲劳与断裂,计算力学,计算材料学等。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研其他省部级及科研合同项目4项,近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Materials and Design》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6篇。

巫骁雄 讲师/博士    
       

讲师,工学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国家公派项目联合培养。主要从事涡扇发动机轴流压气机气动设计与性能评估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两机专项基础研究以及研究所/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在内的4项研究课题,在国内国际高水平期刊上以一作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均被SCI/EI收录。

李根 讲师/博士    
       

讲师,硕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博士,重庆交通大学博士后,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中国制冷学会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飞行器环境控制、多相流传热传质、微重力与超重力环境换热。已在《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和《航空动力学报》等期刊发表SCI/EI论文6篇,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要开设《自动控制原理》、《航空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飞行器设计概论》等本科生课程。

延黎 讲师/博士    
       

讲师,工学博士。主持中央军委科技委重点研究项目1项、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基础预研项目一项。参研国防科工委重点研发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其中一作SCI/EI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柳平 讲师/在读博士    
       

讲师,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在空军航空兵部队服役14年,现任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专任教师,兼任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航空学会预测与健康管理分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结构与系统教学和转子发动机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 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



上一条:延黎
下一条:吴可

关闭

政府部门

科研院所

航空院校

航空企业

学会协会